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中国载人潜水器用科技逐梦深蓝,让“海底两万里”不只停留在文学的想象。作为中国载人深潜团队的核心成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杨申申始终奋战在科研攻关第一线。近20年间,他从初出茅庐的技术新人,成长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今年,杨申申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称号。
2020年,“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米,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也表明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奋斗者”号研制过程中,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的杨申申,带领设计团队,攻克了“大容量深海能源系统”等众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多项关键材料或部件的国产化。
(相关资料图)
杨申申说:“自主研发这个道路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自主研发不是说你能做一台设备,而且要把它做好,最终你要用在一个潜水器上,关键设备要集成在一起都好用,每个设备都能稳定可靠地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到奋斗者号的时候又是一个大的跨越。”
“奋斗者”号是杨申申参与研发、试验的第三台载人深潜器。从2012年7062米级“蛟龙”号问世,到2017年4534米级“深海勇士”号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再到2020年“奋斗者”号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中国载人深潜事业不断突破难关、刷新纪录,一代代深潜人攻关不停步,海洋科技实现自主自强。这些大国重器的研发,也见证了杨申申的成长。“深海勇士”号总设计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震表示:“老一代科研工作者这种团结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已经传承到杨申申他们为代表的中年骨干,如今也在深深地影响着现在的青年一代。”
目前,在深海技术方面,中国已实现96.5%以上的自主可控。未来,杨申申他们还要继续攻克剩下的“卡脖子”难题。除此之外,杨申申还说,深海的深度是有限的,但是深潜技术的应用是无限的,他们将会探索深潜技术在各个民用领域的延伸拓展。
“应用方面,比如说我们在水电领域研发相应的大坝景区潜水器;在观光领域,我们研发整个全通透的观光潜水器;还有打捞领域,我们也有研发相应的打捞型潜水器。总的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我们近20年、30年的技术发展优势,给国民经济带来一些相应的支撑。”杨申申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江苏新闻广播/孙昕 无锡台 袁敏 编辑/徐玮琪)
来源:荔枝网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