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本报记者 苏茜茜
掌上济宁讯 4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志愿服务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邹城市志愿服务的有关情况。
邹城20.8万名志愿者携手共建和谐家园
近年来,邹城市以“儒润邹城365”志愿服务品牌体系为引领,着眼互帮互助、邻里守望,设计推出了“管得宽”“泉小哥”等10项互惠性志愿服务项目,以项目引领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品牌化开展。
邹城市钢山街道的齐鲁时代花园小区,居民达1900多户。每天一大早,“管得宽”志愿服务队队员都会在各栋楼之间做志愿服务,这支平均年龄70岁的“管得宽”志愿服务队于2018年6月正式成立。不按规定停车、随意丢垃圾、邻居之间发生口角……只要是影响了小区安全、邻里和谐的事情,他们都要管。
去年3月份,邹城市千泉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秉承区域化、网格化、信息化、项目化“四化”统筹理念,创新推出“泉小哥”为民服务品牌。同时,该街道全方位搭建集项目孵化、推演评审、集中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志愿服务综合平台,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发展,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难题。
为深入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化、制度化、常态化,近年来,邹城市结合实际打造了“儒润邹城365”志愿服务品牌,寓意365天志愿服务活动全覆盖,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邹城市建立健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支队”管理机制,积极动员党员干部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带动了以邹城市志愿者协会、圆梦微公益服务中心、文莉爱心志愿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为志愿服务提供有力保障。目前,邹城市共注册志愿者20.8万人,志愿服务队伍1281支。
会长轮值制度确保常态化开展助残服务
近年来,邹城市残联立足残疾人实际需求,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统筹社会资源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残疾人事业发展。2021年5月,邹城市助残志愿者协会成立,现已发展成立23个分会。按照“1+16+N”的框架,邹城市搭建了市、镇街和村(社区)三级志愿助残服务阵地,除成立邹城市助残志愿者协会及16个镇街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之外,614个村(社区)均设立了助残志愿者服务站,并拓展到残疾人就业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和“如康家园”等。为进一步健全机制、夯实基础,推动志愿助残服务常态化开展,邹城市助残志愿者协会建立了会长轮值制度,确保常态化开展助残服务。建立“三帮一”精准联系帮扶机制,每名残疾人都有包保小组联系包保,实现了助残志愿者联系残疾人全覆盖。建立残疾群众需求“双闭环”解决机制,政府部门政策能够解决的,包保小组直接反馈至村(社区)残协,残协登记后上报至镇街有关职能部门予以申办落实。对政策保障之外的需求,由志愿者逐级上报镇街志愿服务中心或市助残志愿者协会,再由志愿者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提供志愿服务或相应的社会救助。
2021年以来,邹城市先后开展了“儒润童心”“温暖过冬”“情满中秋·助力如康”等主题助残活动,以及复明助残、辅具助残、文化助残、教育助残等专项爱心助残活动,筹集物资和资金300余万元。借助腾讯“99”公益平台共募集资金130余万元,2022年全市线上募捐金额位列全省第一,募捐总金额位列全省第二。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